阅读量:315
PLC(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。它可以通过编程来控制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过程,具有高效、可靠、灵活等优点。那么,PL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?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。
PLC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,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、执行逻辑、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,建立柔性的编程控制系统。目前,PLC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运算、PID功能、通信功能以及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技术等功能,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。依据I/O点数不同,PLC可以划分为小型PLC、中型PLC和大型PLC。
PLC的组成
PLC由中央处理器、输入/输出模块、存储器、通信模块等组成。其中,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件,它负责接收输入信号、执行程序、控制输出信号等。输入/输出模块用于将外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,或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外部信号。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,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。
PLC的工作原理
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:输入、处理和输出。
输入
PLC的输入信号来自于各种传感器、开关、按钮等外部设备。这些信号经过输入/输出模块的转换,变成数字信号,然后传输到中央处理器。
处理
中央处理器接收到输入信号后,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处理。程序通常由用户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编写,如Ladder Diagram(梯形图)、Function Block Diagram(功能块图)等。程序中包含了各种逻辑判断、计算、控制等指令,用于实现各种控制功能。例如,当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,PLC会根据程序控制风扇启动,降低温度。
输出
处理完成后,中央处理器将输出信号发送到输出模块。输出模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外部信号,控制各种执行器、电机、灯光等设备。例如,当PLC控制机器人进行装配时,输出信号会控制机器人的各个关节运动,完成装配任务。
客服热线
400-618-9990 / 13621148533
官方微信
关注微信公众号